根据经济观察报《广州芳村“金融茶”崩盘调查》12月10日报道:广州芳村茶叶市场一家名为昌世茶的茶叶厂商推出四款茶叶产品,通过承诺高回收价格吸引茶商投资,最终导致茶叶价格崩塌的事件。记者认为该事件波及范围可能不限于市场内部。昌世茶的董事长陈世鸿是一位“00后”潮汕人,曾在类似的“金融茶”平台工作过。茶商们认为昌世茶的崩盘是因为厂家不再回收产品,导致茶叶价格大跌。根据媒体报道,约有500多家“茶商”受到影响,总金额超过2亿。目前警方尚未立案,因为缺乏证据证明昌世茶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
在茶圈,关于昌世要崩盘的消息早已在市场有流言,只是最近的纠纷经过网络发酵后,倍受关注,其实在芳村类似商业模式的很多,有品牌经销商个人行为导致崩盘的,也有已经出现问题的,包括茶有益、东卓等,除了这次已经被媒体报道的昌世茶品牌之外,还有一些类似玩法的品牌虽未出事还在支撑,但风险很大,每年这样的事件在芳村并不罕见。
芳村因为金融茶出事,并不是首次,这些年经常出现“跑路”现象的是“卖空单”,比如说:某大品牌宣传要发售“某颉号”茶品,会员价格一片11760元,发售20000套(357克/饼,1饼/套),但在交易平台软件上,最高这款茶被炒到20万一提。
品牌方的渠道商和经销商们,在没有发行之前,就开始了类似“期货”交易的行为,卖家和买家之前围绕一款茶约定一个价格,等茶品发行后,不管价格如何,都会按照约定的价格交易,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有人按照10万的价格交易,买家交了钱,但茶叶价格涨到了20万,卖家要亏十万,无法对单,空单无法兑现,所以就出现了“跑路”现象。
有芳村经营数十年的商家对笔者形容过这种感受:眼见他起楼台,眼见他楼塌了。这里面是人性和金钱的博弈,也不乏传说店里伙计替老板“背锅跑路”的这种。
而类似的卖空单事件并非一次,芳村已经有过多次,各地政府和部门都已经发现并且发布公告警示风险。
2021年4月16日~2021年7月8日,云南省、临沧市和云县,省市县的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连发天价茶风险提示函,广州荔湾区南方茶叶商会、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在当时以及近期也发布倡议书,提示要依法诚信经营,防范风险。
昌世茶2个亿的体量,在芳村的交易体量中,并不算大,芳村是一个神奇的地方,2亿也许就是一个门店一年的流水而已,但这件事对于芳村交易市场的负面影响太大,对于普洱茶产业的负面影响也极大。
昌世茶的玩法并不新鲜,这是庄家和买家之间的博弈,更像是一场郁金香骗局,而在芳村的传统套路中,真正金融茶暴雷的周期可能需要更长,而昌世茶短短数月就崩了,着实让一些参与这场游戏的人措手不及。
笔者并不认为这些受损失的人是所谓“茶商”,这对于芳村正规合法经营的商家而言,颇有“污名化”的意味,能够参与昌世这次豪赌的,无非都是受到巨额利益的,毕竟看着庄家不断放出茶叶暴涨的信息,总会有一些具有赌徒心理的人参与其中,他们不能称为商家,也不是受害者。
这是芳村暴富神话背后衍生的“灰色地带”,芳村的商家,通常形容自己是“搬砖”的,作为亚洲最大的普洱茶交易集散地,包括东莞在内,因其庞大的流通速度,正规品牌的商品的流转速度是很快的,比如下午一件茶的价格比上午贵了20块,商家之间用小拖车就能完成货物交易,最终的货物流向是通过物流发往全国各地,最终会在茶客手中消耗殆尽,而获取的就是20块差价的“搬砖”利润。
芳村荷香居饭店门口的铁路轨道虽然已经废弃,见证了芳村从一个普通的茶叶市场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普洱茶交易集散中心的全过程:从云南千里迢迢而来的茶叶,通过芳村流转到世界各地,而不少商家也因此发展,吸引了全国六大茶类以普洱为主的品牌在芳村落户,也只有经历过芳村市场验证过的品牌半岛平台,才能真正站住脚。
普洱茶金融属性的背后,是普洱茶自2005年开始形成的收藏概念,其实这与这几年兴起的老酒、含有特殊成分的药品被“金融”化别无二致,本质取决于普洱茶的稀缺性、品质、年份、仓储和流通体系,芳村在其中担任的角色主要是流通,也正是芳村完善的高周转体系,加上广东等沿海地区有喝茶存茶以及投资的习惯,所以才让金融茶有了繁殖的土壤,其实包括岩茶、黑茶、白茶等茶类,背后都有一些“金融”属性的影子,只是这次暴雷的确“破圈”了。
普洱茶被认可,首先是天价老茶,比如:2016东正拍卖会蓝标宋聘号普洱茶拍出880万的天价,2003年的孔雀六星最高市场成交价格超过80万等等,这些老茶都是稀缺品,尤其一些80年代末~2005年之前的中期茶品,因为特殊的国营厂时代和转化,的确印证了“越陈越香”的概念。
但,越陈越香的茶,需要时间的印证,迄今为止能达到“越陈越香”的茶凤毛麟角,目前普洱茶还存在高产能、高库存、高泡沫现象。
根据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20年,云南茶园面积已达719.3万亩,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2019年,普洱茶产量15.5万吨,内销10.55万吨,出口0.28万吨。仅2019年,普洱茶就有4.67万吨的库存,2020年,普洱茶又生产了16.2万吨。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每年普洱茶都会面临着5万吨的库存压力,并且茶客自己也会每年存茶,最终手上的茶可能一辈子都喝不完,变成负担。
一般茶客手中的茶并不能保证都会“越陈越香”,且这个概念并且无法真正做到物理化验证,也并未存在通过科学的研究能够完全复刻,所以这就导致了优秀的产品太少,能够越陈越香的老茶越来越稀缺:每年被消耗掉的老茶,卖一片就少一片,自然而然物以稀为贵,所谓金融属性就出现了,毕竟中间有利可图。
芳村包括有类似东和茶业、找茶茶这样的平台,每天通过APP或者小程序提供芳村各个茶品的交易行情,类似交易大盘,任何人都可以查到相关茶品的信息,但这些平台一般只收录大品牌的茶品,类似昌世这样的几乎消费者没听过的品牌,并不在其中。
所以近期暴雷的,几乎都是深谙普洱茶金融炒作的庄家,利用一些人的贪婪的心理,营造出的假象,但因为他们的茶品并不真正流入全国的终端市场,最终仅仅是参与者的击鼓传花游戏,只要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崩盘,而昌世茶绝不会是芳村最后一个暴雷的,这些都是普洱茶高泡沫的缩影。
所以务必要分辨这些不知名的“金融茶”品牌与真正品牌化经营的茶品,同样品牌化经营的品牌也不要介入这种击鼓传花的游戏,最终损害的是自身。
这些年茶叶市场存在多种“金融茶”骗局,手法大同小异半岛平台,都利用了产品稀缺性和高回报承诺来吸引投资者,最终实现高位抛盘获利走人。以高回报率为诱饵,利用信任和口碑进行非法集资,导致受害者蒙受经济损失。
如何远离金融茶骗局,笔者认为:普洱茶要回归品饮属性,要回到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目前金融茶骗局频发的重要原因,是普洱茶市场低迷,受这几年特殊口罩事件的影响,包括气候以及经济大环境影响,从源头,以云南西双版纳、临沧等地为例,上山收茶制茶的人明显减少,但一些稀缺山头纯料茶依旧受到追捧。
目前市场上数千乃至上万一片的品牌茶普洱比比皆是,首先要保证货品原料优秀、工艺、品质过硬,才能有合理的定价和市场需求,但目前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打着名山头和“老茶“概念的假茶,尤其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的低价茶都大量存在此类现象。
而高价普洱与普通的茶客日常品饮之间,并不冲突:只要品质优秀,选择适合自己口感和价位的产品天经地义,各大普洱茶品牌也应该通过自己品牌影响力、产品口碑获取用户,而不是通过金融的方式“割韭菜”。
“金融茶“炒作本质上是一场小圈层零和博弈,交易全凭信任关系,而炒作对普洱茶行业的危害很大,导致一些新茶甚至比一些品质优秀的老茶价格还贵,让普通茶客看到价格“望茶兴叹”。
知名茶行业学者周重林认为:芳村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此类事件,而是每年都会有,接二连三出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买金融茶的人都知道会暴雷,只是不愿相信自己是接盘侠,这是投机行为。不必要同情参与金融茶行为的投机者,且这些人无法善后收回投资,因为庄家并未承诺回购,只有更多的教训才会让市场清醒。
昌世茶暴雷并且“破圈”,只会让监管部门严格介入,未来也许会有更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相关产品的交易行为,但此类金融茶“暴雷”的负面效应,只是会增加市场真正投资者、经营者的负担,引起终端消费者的负面认知。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需求客观存在,所有经营者要认清楚金融属性本质其实跟正常经营并没有关联,只有真正做好茶,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