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视频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山收集材料的视频在网络走红,也让哀牢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并被称为现实版“云南虫谷”。游客们在国庆假期涌入哀牢山,原本人烟稀少的“禁区”变成了人满为患的“景区”。
10月6日,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发布《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须知》及《关于禁止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未经批准的人为活动的告知书》,其中明确:
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哀牢山属云岭余脉,元江与阿墨江的分水岭,滇东高原和横断山地两大地貌区的分界线,山体高大磅礴,海拔一般2000米以上。
据云南省林草局网站介绍,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跨云南3州(市)6县(市),即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楚雄市、双柏县、南华县,普洱市的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和玉溪市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总面积67700公顷。保护区于1981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1年11月,曾有4名地质调查人员进入哀牢山腹地镇沅县至新平县区域,执行国家年度森林资源调查专项任务,过程中不幸因公殉职。据多部门专家联合现场勘察,认为4人殉职原因主要是长时间爬山导致体力消耗过大,事发区域出现瞬时大风、气温骤降等原因造体失温。
央视新闻报道,哀牢山腹地山高林密,山坡坡度较大且多悬崖峭壁,无可供正常通行的道路。这里常出现暴雨半岛app、暴雪、冰雹等恶劣天气,雨雾天气下,浓雾密闭的森林里晚上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人一旦长时间在山林中行走,有可能因为缺氧失去意识,进而失温。
对于哀牢山“大地磁场强度异常”的说法,有专家表示,一些地方确实存在地磁异常的情况,主要是由于这些区域露出带磁性矿物的地层或岩石造成的,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并不神秘。哀牢山刚好有露出的玄武岩,部分地磁较强的区域可能出现指南针失灵的情况,导致人们迷失方向。
目前,哀牢山部分区域已开发成景区,有较完善的配套设施与服务,如长约8公里的哀牢山茶马古道,有“马踏石穿”“千家寨”“炼铁炉”等遗址,沿线还开发建设了南恩瀑布、大平掌战斗遗址、云海日出、石门峡、燕子崖瀑布、大磨岩峰、大雪锅山等景点。
但未开发区域严禁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须知》对此作出详细规定,全文如下——
为进一步规范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访客管理,保护辖区环境资源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严防森林火灾,保障访客安全,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告知如下:
一、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除外。
二、禁止任何人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批准。
禁止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批准。从事科研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其科研成果的副本提交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
需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应当事先向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提出申请和活动方案,经楚雄州林业和草原局批准后,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并服从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的管理。
三、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未开展参观、旅游活动项目,严禁擅自进入保护区开展各种徒步、健行、拓展运动、登山、探险、穿越、露营等活动。
四、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原住居民和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自然保护区的各项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接受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管护局的管理。违反规定者,按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处理。
(一)禁止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半岛app、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六)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访客应爱护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不得采挖野生植物、采花摘果和擅自采集各种野生动植物标本,不得投喂野生动物。访客以任何方式骚扰、惊吓野生动物、蓄意伤害野生动植物或者其他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资源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五、外国人进入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外国人,应当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未经批准,不得在自然保护区内从事采集标本等活动。
六、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访客应确保自身安全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积极开展自救,同时就近向自然保护区管护机构、属地党委政府、公安机关求助,但访客应自行承担所产生的财产损失、救援产生的费用、甚至人身伤亡的后果。